2016年7月28日晚八点,由成都信义公益服务中心主办、成都锦城春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青年站》栏目室内雕塑作品展,《可能性》,首度在蓉城拉开帷幕。
四川省美协副主席邓乐,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雕塑艺术院名誉院长、四川省雕塑协会会长谭云,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刘洋,亲临现场为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嘉宾致辞#FormatImgID_2##FormatImgID_3#
邓乐主席在致辞中说到,“五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方向和研究方向,选择了自己的材料和特长,而且材料差异很大,给成都的雕塑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许宝忠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引领着雕塑界前进的方向;而青年艺术家们的作品,从题材、语言、空间、时间来看,都有新的探索,难能可贵。”
谭云老师说:“这几位艺术家对材料的处理,塑造的过程和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展览叫做可能性,就展览作品而言,在对材料的应用中,加上了艺术家对生命的体验,都很成功。艺术如何走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正如展览前言中提及,雕塑是个更小众的领域;现今各种各样的空间需要雕塑,可信息高度不对称,所以应该从社会接受的可能性、需求方的空间营造和运营机制等方面,让艺术作品跟市场更加有效地对接。”
刘洋老师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可能性”也是关于人的可能性,艺术家自我认知的可能性,艺术探索的可能性。刘老师还鼓励现场朋友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跟艺术家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
雕塑家杜彪、冉净密、刘松海还有来自法国的Donal Turner,均首次走进《青年站》;著名雕塑家许宝忠本次不仅带来两组经典作品,还为促进雕塑艺术传播和关爱青年艺术家,倾情垂范。
开幕式上,杜彪感言,“毕业五年了,坚持做自己的事情,还真不容易,今天到场的老师们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青年艺术家需要帮助,更需要土壤和这样的专业平台。坚持中就找到启发、思想和希望,找到新的价值观,还有作品形式上的突破。”
冉净密说,先前一些参展留于走马观花式,这次则是一个有学术讲究的展览。
刘松海很喜欢“可能性”这个主题,认为它首先有关探索艺术的想法,同时有关年轻人未来的可能性。如果这样的艺术平台越来越多,也就存在更多可能性。
法国艺术家Donal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这是他在成都参加的第一个展览,非常感谢大家。
许宝忠先生的致辞一如既往地谦谦君子,不经意间透露着人文思想和师长风范。先生讲,“在成都做雕塑展览特别不容易,信义公益找了我几次,让我非常感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但是机构参与可以给雕塑家,尤其是年轻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机会。邓乐主席说我做引领,我是做一个‘抛砖引玉,推陈出新’。现场大家可以看到,我的作品被年轻朋友的很多新作品推陈了。我希望在机构参与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著名批评家陈默,著名艺术家常咒、苏聪和众多《青年站》艺术家,还有来自商界、学术界、民主党派、媒体、在蓉外籍朋友,以及高校志愿者们,恭贺展览开幕,分享艺术体验。
嘉宾签到#FormatImgID_2#
雕塑作品相对于架上绘画而言,更加小众。雕塑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如何让原创作品进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今40岁以上的中国人,生活经验中既有的关于雕塑艺术的联想,基本还停留在公共纪念雕塑城市公共雕塑和断臂维纳斯工艺品摆件等类别形态上。近年日渐丰富的城市公共雕塑展和各大美术馆的架上雕塑作品展,不断推进着雕塑艺术成果的累积,也引发了信义公益《青年站》栏目的最新构建,名曰“可能性”系列“室内雕塑作品展”。
可能性主题之下,本次展览有两方面探索。一方面是学术可能性,体现在参展作品上,具体包括雕塑语言本身的可能性和雕塑材料应用的可能性。雕塑语言,在许宝忠《晒太阳》和《西藏印象》两组作品中有明确指向;而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在杜彪、冉净密、刘松海和Donal Ulysses Turner四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中不难解读。另一方面,雕塑艺术进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或许是需要思想界、艺术界、传播界和广大“圈外人”一起探讨的话题,包括探寻雕塑原创作品、衍生品甚或创意设计品,进入大众生活的现实可能性。
许宝忠 《晒太阳》(原作:石膏 1996;同尺寸限量衍生品:玻璃钢着色 2016 )
杜彪 《一次爱的拥抱》 40x40x90cm 雪松 2013
冉净密 《无题》 65x50x50cm 柑树 2015
超级热烈的观展交流场面
蓝顶小院的开幕酒会和可爱的彩绘手伴
这次展览刻意标注“室内雕塑作品展”,并首度推出许宝忠先生《晒太阳》原尺寸限量版雕塑衍生品,旨在促进城市中更多样化的室内空间,都能有雕塑艺术品的位置。
缺失艺术修养的人,将迟钝于“真、善、美”体验,“幸福指数”低下,这也正是眼下中年一代中国人时常有的叹息。大众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其实是在艺术传播中实现的。艺术传播是对人群“文而化之”的行动,它要打破关于艺术的“不明则厉”心理,扫除知晓艺术和享受艺术的障碍,探索艺术进入大多数人生活的可能性。
展览将持续至8月5日,恭候各界朋友光临现场交流,期待探讨雕塑创作和艺术相伴生活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