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君,汉族,四川眉山人,号洗心斋主。宋瓷收藏家,字画收藏家,眉山华夏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会员,曾从军塞北。自幼酷爱书法,初学欧体及汉碑,诸体之中,尤喜行草。毕业于乐山师范大学,在实现了自我经济价值的基础上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艺术品,热爱并用心的专研瓷器字画收藏。
袁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和蔼,接触后发现是个极具绅士品格,并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并持之以恒对待爱好的人。以下为本次聚艺人物专访——袁明君老师谈话内容:
1. 袁老师您好,您是从多久开始接触艺术品收藏这个行业的呢?
答:大概80年代末期我学生时代的时候,在师范学院学习美术专业,开始接触瓷器,后来到90年代初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后,有一定的实力和精力来圆自己的收藏梦,开始各方面淘宝,逐渐爱上了收藏,走上了收藏之路。
2. 您收藏时间大概有二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收藏给您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或者收获是什么?
答:从最初单纯的喜欢,看着好看就收入囊中,到非常热爱,甚至可以倾注我毕生的心血,当我意识到这个的时候更加觉得收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是我预料之外的,虽然这不是我收藏的初衷,但却实实在在的给我带来了惊喜,这种惊喜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更为欣慰的是我可以用收藏带来的经济效益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慈善。而且收藏时间长了,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变化。收藏就像做人一样,要用一颗包容宽厚的心态去面对,带来的一定是更淡定和从容的人生,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3. 看得出您对收藏的热爱,您以前是学美术的,是什么原因让您对高古瓷感兴趣的呢?
答:对于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在划分上大家都约定俗成地认为高古瓷是指明清以前的瓷器。在拍卖市场,高古瓷大多是指宋元瓷器。我认为收藏最终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当我是新手时,往往被新瓷的图案吸引,把玩元青花之后,会觉得明清彩瓷太过匠气,当赏玩到龙泉,耀州,建窑之后,又会感觉到青花浮华有余而深沉不足。到了把玩宋代五大窑以及元代枢府瓷器之后,往往会被其朴素无华且蕴含远古文明的气韵所感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枢府卵白釉瓷器,应该是元代的官窑,已经渐渐引起藏家的关注。我现在的收藏重点基本上放在了宋元瓷器上,因为高古瓷器年代久远、存世量不多,而价格仍然较低,正是收藏的好时机,所以未来的市场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4. 您是如何理解宋瓷的?
答:宋瓷,我最喜欢的是五大窑的汝窑和官窑,特别是汝窑,其清丽秀雅,晶莹如玉的釉色,古雅大方而又玲珑剔透的造型,让我为之着迷。
5. 资料显示您之前开过一个画廊,它叫什么名字?
答:“沉香木画廊”
6. 好别致的名字,是因为装潢都是沉香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答:一是因为沉香木首先是我很喜欢的文玩之一;第二沉香木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香,也是我对画廊书香四溢的愿望。
7. 您是基于什么样的心态开这个画廊的?
答:主要是出于爱好,开画廊的时候,结识了成都及周边的许多书画家,成就了我现在比较大的书画圈子。并且我很喜欢跟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探讨学习。
8. 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就是:您认为古玩的收藏价值更大还是投资价值更大呢?
答:当然是收藏价值更大,收藏是身心的归属,它不仅仅是兴趣爱好和投资之道,更是对文物的保护和文化传承。
袁老师在家中书房练习书法
袁老师把玩家中爱藏《北宋汝窑天青旋纹瓶》
宋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黄金时代,袁老师通过对一个朝代的喜爱,上升到自己的收藏爱好中来,通过收藏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文化修养,并影响身边的人。一位著名的美国学者曾经说过,由于宋朝艺术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品位,宋代瓷器、绘画、书法和丝织品无一不传递出有节制而不失驾驭能力,微妙而不失洗练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