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艺术新闻
边平山:老夫发狂谈创作 十度空间有玄机
发布时间:2016-12-09  浏览:340 次

边平山

  走进边平山的工作室,诺达的空间,只被一排排书架分隔开来,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全套的《四库全书》,这是曾经作为荣宝斋编辑的他,一直珍藏的书籍,多年来,无论走去哪儿,这些书籍都会跟着他,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

  文学、诗歌、绘画,在边平山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今,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每日的生活除了绘画,便是读书,这个习惯从其20多岁就已经养成。因此,他的作品数量非常多,而阅读过的书,也已经不知道多少。

  打基础的少年时代

  人说少要张狂老要稳,边平山却是少也张狂老也狂。说起边平山的经历,也算少年得志。边平山1958年出生在北京,小时候,他的姥爷觉得新华字典不好,亲自为其编写一本字典,用针线缝起来,让他学习,并教他学习古代的诗歌;舅舅是一位画传统中国画很厉害的画家,边平山又在舅舅的教导下学习绘画,练就了一身绘画的基本功。

  有了一定的绘画基本功之后,真正开始学习绘画,是在那个特定年代,机缘巧合之下开始的。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国家为了培养一批年轻的后继之人,安排了十多岁的边平山与其他两位年轻人一起到故宫,做古画的修复工作。那时,全国上下百废待兴,许多知识分子还在牛棚,这给了年轻人机会,为了教他们,国家将许多的老先生、专家从干校请了出来,从临摹书法、绘画开始,一一的教他们。

  当时,边平山才十多岁,与另外两个小伙伴一样,还是比较爱玩的年纪,并不懂得这个机会有多么珍贵,其中一位老师看在眼里,便对他们说:“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学技不压身,不怕你们一辈子学了不用,只怕今后你们要用的时候没有学习”。边平山将这话听在心里,从此认真地跟着每一位教他们的老师学习。看着学生爱学,老先生们也都将其毕生所学倾力传授。边平山说:“当时的老先生们经过文革十年,对能够传授知识给年轻人的机会非常珍惜,在教我们时都是非常无私的。在他们的教导下,我几乎每两个月就将一位老先生的毕生所学领略过来,前前后后有十多位老先生教过我,在这其中,不仅练就了自己在绘画、书法方面的基本功,也向这些老先生们学习了如何做人的许多哲理”。

  在故宫学成之后,边平山便到了荣宝斋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的工作,在这儿,他前前后后参与编辑了美术书籍百余种,还获得了全国编辑优秀一等奖。在故宫里,他练就了绘画基本功,在荣宝斋的编辑工作,又学习了许多的画论知识,当真是将招式与口诀融于一身。这些都为边平山之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院求学与发起“新文人画”

  在荣宝斋的出色工作,使他获得了在80年代初去中央美院进修,学习的机会。80年代的美院,正是现代艺术运动风靡之地。边平山去到美院之后,一下子便被现代艺术的各种思潮吸引,投入到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中去。虽然当时学的是国画专业,但他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毕加索,那时,为了临摹毕加索的绘画,别的同学下课后都去打球,边平山却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边平山说当时仅临摹毕加索的作品,总共不下两万张,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泡在图书馆,研究毕加索的绘画。

  学习国画,非常注重的便是速写功力,因为有之前在故宫临摹古画的经历,再加之对毕加索绘画的研究、临摹,边平山在速写方面的功力已经非常厉害。平常的勤奋努力,刻苦学习,使边平山成了当时在绘画基本功方面最厉害的一位学生。

  从对古画的临摹,到美院时对现代艺术的研究,边平山对绘画有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为其发起“新文人画”埋下了伏笔。1986年从美院毕业后,他建立了一处名为“平山书屋”的聚晤聊天场所,常常邀请许多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前来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那时经常与他讨论的两位艺术家是来自福州画家王和平及来自河北画家北鱼,发现彼此在艺术见解和追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们希望可以将艺术创作搞出东方精神与东方的韵味,于是萌发了发起中国画联展的想法。之后他们又与南京画家王孟奇、方骏等商定,由天津画家霍春阳在天津美院展览馆操办此次展览,这样,便是“新文人画”的开端。

  当时这群艺术上的有识之士在艺术创作及展览上做得风生水起,然而,“六四”事件的发生,让这项活动乍然而至。边平山也自此之后开始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移居上海,很少出来参加展览、组织活动,只专注于个人的艺术创作,潜心于艺术创作和研究,这一去又是二十多年。

  探索绘画的“十度空间”

  从开始学画,到创作、研究,边平山几乎是集合了百般武艺于一身:不仅擅长中国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同时也精通西方绘画的色彩、空间、线条。而这两种艺术又常常可以找到彼此的相交之处,在其中畅游,探索几十年,边平山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对艺术的见解。

  他将绘画分为十度,前五度时,是解决个人在艺术创作上的问题;后五度,则是解决我们生活空间的问题。自古至今,能完成前五度的便可称为艺术上的大师;而能够完成十度的人,则袅袅无几。边平山认为:“绘画是走在科学前面的,只有有了绘画中的想象的空间,科学才能紧随其后,解决这个想象空间中的问题,实现它”。在对个人艺术探索的定位上,他的老来狂表现了出来:“我自己一直在致力于从事绘画十度的研究,我认为自己早在很多年前就完成了绘画上前五度的探索,这几年已经接近十度;最近,我又发觉在十度之外,还有一个全新的十度,据我所知,当今全世界对这个超出十度外的十度进行研究的艺术家只有几位,我便是其中之一”。

  隐居多年,边平山很少出来参加活动,只是专注于个人的艺术创作,虽然参展很少,但他却为自己的作品印了许多本画册,分山水、花鸟、人物、色彩、版画等成册,里面记录着他多年的艺术探索。从小时候的求学到如今的个人研究,多年来,他说自己都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能有如今的感悟,有许多的机缘巧合,但正是他多年的,持续不断的求知欲,让他至今,仍在艺术探索之路上,孜孜前行。

Copyright 2014 © All right reserved. |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266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739号
网站建设互诺科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 邮箱:zdad88@163.com
新南方艺术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E5艺术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