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黄汉明个展在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开幕。新加坡艺术家黄汉明祖籍中国广东,1971年生于新加坡,后留学伦敦,现工作于柏林。不断更换的生活环境令黄汉明对处于不同地缘文化中的“身份”问题着迷,他不断以“翻拍”经典电影的方式,去寻找个人存在的证据。
在本次展览中,黄汉明的作品分为两件,一件是装置作品《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另一件名为《明年》三屏影像作品,翻拍自阿伦雷乃的经典影片《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在《中国科幻戏曲的舞台布景设计》中,黄汉明将科幻粤剧舞台布景与科幻电影中太空站的布景结合起来,搭建一个纵深的甬道,从现代科幻电影中冰冷的空间想像进入到五彩斑斓的古代宇宙观中,意味着从现在进入到代表着未来的过去。
同样,在《明年》中,黄汉明对《去年在马里昂德》中的时间进行了重新处理。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男主角遇到失忆的女主角,不断令她相信他们在去年遇到过。而在《明年》中,男主角则是不断向女主角述说,明年他们将在某一个地方相遇。
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中,黄汉明的“明年”意味着过去,也意味着历史与传统,而这正是艺术家在日趋一致的全球化时态中寻找个人身份独特性的一种尝试。
艺术家:黄汉明
雅昌艺术网:我们看到的展览“明年”是三个屏幕,你根据什么来划分这三个部分?
黄汉明:根据不同的场景,我把片子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上海的马里昂巴德拍的,第二个是复兴公园,第三个是在过去法租界的一些街道。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选择在上海拍这个片子?
黄汉明:因为我去年十一月的时候,去上海参加上海双年展,在过去的法租界,我发现这里的建筑非常有意思,它积累了很多层次的历史,有时候你乍一看会有点恍惚,究竟你是在巴黎还是在中国?这是过去,还是现在?是富有,还是贫穷?
雅昌艺术网:所以是城市和空间给了你灵感,想要拍这部片子?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拍摄?
黄汉明:对。我拍的时候就是随机拍,像拍记录片似的,没有清场,很多旁边的人进入到镜头,同时有很多镜头我都是自拍杆来拍的,我一面演一面拍,所以很多镜头你会看到中间的我是不动的,但背景一直在动。
雅昌艺术网:你的片中的很多角色都是你演的,还有一人反串多个角色,你喜欢表演吗?
黄汉明:并不算太喜欢,而且我也不是很好的演员,但我想要效果就是不要演得太好,要让“假的”跟“真的”保留距离,让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本来就假的,所以我的片子里有很多反串的角色,语言上也有口音,这跟我想探讨的“身份”问题有关,我喜欢找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中的人物,用我自己来模仿,但我的目的不是要模仿得很完美,而且表现出我想要去“变成”这个人物。
雅昌艺术网:你怎么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这部片子?
黄汉明:这部电影的重要性在于它很早的把时间地点进行一种“非线性”的表达,所以这跟我刚才说的,上海给我的感觉很相似。而且非常偶然的,我在上海找到一间叫做“马里昂巴德”的咖啡馆,直接给了我拍摄这部片子的灵感。
黄汉明《明年》影像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