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艺术新闻
【雅昌专稿】冀少峰:实有和虚幻间——读李继开的画
发布时间:2016-12-09  浏览:1068 次

  真正给李继开带来声誉的就是那个为人所熟知的蘑菇、苔藓、垃圾及那个时常作冥想状又长不大的男孩,这既是李继开的视觉叙事语符,又昭示着李继开个人强烈的生存印记。那种既哀物,又哀情,其视觉图景在实有和虚幻间营构出的是一种意蕴朦胧,情境飘忽,时常令人遐想,但的确又时常令人费解的李继开主观虚构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中,阅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抚慰——受现实压迫的心灵及放空敏感紧绷的神经,去获得一种片刻的欢愉与宁静。

  

《场景》100x200cm 纸本木炭 2015年

  

《怀抱》78x106cm 纸本木炭 2015

  李继开的视觉讲述昭示出的其实是70一代典型的精神特质,作为70后的艺术现象的重要一员,李继开以自我的生存体验和视觉经验并透过其图像世界,把对当代社会的激情思考和盘托出。很显然,透过李继开的视觉表达,让阅读者充分感知到70一代的精神出场及迥异于上一辈人的视觉图像的转向。

  不难发现,在李继开低调、含蓄、不善言辞的表象之后,他其实对自我的人生和艺术有着一种常人不易察觉的精致与严密,其规划的细腻,透过其近几年的视觉轨迹,从中可窥见其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正是这种坚守,无疑成就了李继开越来越成为自己的独立的语言和勇气的讲述方式。他以自我个性化散淡的视觉描述,书写了他对于这个激变的社会现实的理解与表达。

  

《路》80cmx100cm 布面丙烯 2015

  李继开生于一个理想主义年代,那是一个充斥着革命话语的叙事方式的年代,是集体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横行,而鲜有个人情怀和个人主义表达的年代,但他又真实地生活在一个物质主义的功利的现实世界。现实的窘境导致李继开的视觉思考不能不带有他这代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问题。

  一方面理想主义的革命情怀不可避免地会给其早期生活经历留下深刻的印迹,残存的记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隔膜与疏离,期间夹杂着时而令人沮丧,时而令人糊涂但又伴随着一丝丝希望,无所事事的场景与记忆的混乱不堪,透露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失与迷茫,但在这些迷茫的表象中又时时彰显出一种隐秘的坚守。它让阅读者感知到了都市化进程中个体与生存状态及心理的改变。毋庸置疑,李继开面对的是一个日益都市化的社会现实。当我们的社会一夜之间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从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文明,从乡土社会跑步进入了城镇化,城镇化带来了高速路、霓虹灯及各种物质诱惑。当人们的欲望一次次得不到满足时,社会就会普遍生成弥漫着焦虑的生存体验。

  

《密林》100x200cm 纸本木炭 2015年

  这种焦虑与迷茫透过那些迷人的蘑菇、苔藓、垃圾和那个拒绝长大的孩子,给阅读者带来的就是李继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它让阅读者感知到了他面对激变的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无助。这些内化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情感结构,亦让我们看到了视觉图像世界转向的鲜活与鲜明。他机智地逐渐脱离其父辈师辈宏大叙事的激情而逐渐回归个体的微叙事与微表达。同时他也逃出了历史广场的羁绊,而试图回归自己个人生活的一次次冒险与努力。他以一种个人的勇气和不间断的努力,散淡地写出了中国社会被金钱价值观一步步击溃的历史,仅就这种视觉转向,让阅读者充分体验到告别计划经济,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全面迎来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观念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70一代的精神出场。

  

《手掌》80x109cm 纸本木炭 2016

  如果沿着这种视觉叙事逻辑走下去,李继开依然会有序地去感知体验、理解和表达他所处的社会现实。但近期的视觉思考很显然是李继开个人人到中年,对自由的生命状态的一次逼近。一方面他尝试多种媒材的跨界生成,炭笔素描、布面丙烯、纸本水彩的混搭与交融,另一方面那个最为人所熟知的长不大的男孩已被《睡着的农夫与麦浪》《背包袱的人》《棉花》所取代,而《风景》又呈现出了一种艺术化的浪漫与激情,真实地折射出了李继开愈来愈自由的心态、认识、激情和理想。

  

《睡》78x106cm 纸本木炭 2015

  李继开有意在摆脱惯性的叙述方式,脱离开具象,描述现实与物象的束缚而以表现主义式的激情、概括和洗练,去进行更加纯粹的精神探求。由此,视觉图景中的多余素材不见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觉经验扑面而来。视觉图景中的人物和场景处处充满着生机,他和它们并非是眼睛所见物象的真实叙述和反映,他呈现出的是一种挑战惯性视觉语符的束缚及强烈的主体感受。透过夸张而又拉长变形的人物及大色块的白点,流畅而有韵律的线条,他将所描绘的对象从固有的形态中抽象出来,浓缩内化成颇具内省性文化性格的精神元素和文化符号。而抽象形式的语言与表现主义的激情,也的确让其近一阶段的视觉探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人生阅历的积淀及艺术探索之路上的甘苦体验也让这批作品处处浸润着一种迷人的平和与独立不羁的艺术姿态。

  看似随意的涂抹,散发出的却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想象力的充分展现和对时尚与新潮的捕捉。卸掉多重束缚之后的李继开,用色彩构筑的空间与形体,愈发显得轻松与自由,热烈浪漫而又抒情。个人化的艺术倾向,更加人性化的人文关怀,一次次向阅读者袭来。在这个处处充满着诱惑与功利的现实生活面前,逃避的方式虽然有很多,但回归画布、回归油彩显然是李继开在都市生活中苦苦寻觅幽僻之所的视觉路径。

  李继开以一种“有结构,有力量,有呼吸,有创作精神”(赵无极语)的努力,及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勇气,还有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敬畏,在其视觉表达间所彰显出的这种对生活、对社会的立场和态度及对人类生存境遇和人性深处的关怀与关注,才是社会能够不断获得前行的动力源泉。

  2016年3月1日于东湖三官殿。

Copyright 2014 © All right reserved. |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266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739号
网站建设互诺科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 邮箱:zdad88@163.com
新南方艺术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E5艺术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