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琐说或预言
吴震寰
一,关于“转折”
这次展览主题命名“转折”基于三方面的考虑:杜尚以一个小小的便池宣告了绘画的死亡,促成了艺术的多元格局,一方面架上绘画没有消灭,虽不是最热闹部分,却一如既往地繁荣昌盛;一方面非绘画的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数码艺术,大地艺术,波普艺术,激浪艺术等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纷呈。但到得当下,以西方为主导,呈“直线”发展的“当代艺术”再没有新的重要艺术现象和重要流派,也再没有出现重要的艺术家。艺术仿佛走到了尽头,回到了原点:物极必反,最落后艺术形式——架上绘画再次成了艺术延续的最大可能,这是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一直“停留”在原点,高高在上,追求精神维度的中国绘画成了转折点最大的可能。
谭平-无题 布面油画100×88cm+2013
孟禄丁-元速。凹 布面丙烯 300x300cm 2008
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来看,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其实是一部可怜的跟风史,从中国开始学习西画,李铁夫学习的是古典,徐悲鸿学的是学院,李叔同、刘海粟、颜文梁等学的是印象、野兽,方力钧、岳敏君等学的则是艳俗、波普。中国一代代画人,所做的都是西方原创并已经做好的,充其量只是一个个可怜巴巴的“影子”。中国一代代的“当代艺术家”们,在经历一次次的“学习”,交出太多学生作业之后的今天,终于有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像尚扬,张方白等,他们既了解真正的西方艺术,也了解真正的东方艺术,并有能力做自己的艺术,原创的艺术,他们的努力在一定意义上正在成就中国的艺术,让中国艺术成为艺术艺术的一部分。这是转折的第二层考虑和意义。
苏新平- 八个东西6号布面油画 300×200cm 2013
张方白-鹰014.6 布面油画 150cmx100cm 2014
转折的第三层意义与我策展的思路和方向有关,也与近几年风起云涌的中国艺术当代艺术现状相关。我一直主张中国绘画的必须和重要,2006年我在自己主编的《前哨艺术》写的第一篇文章是《个我创作及中国绘画思考》,主张纯艺术,原创艺术,中国艺术。并在这样的思考下策划了《宋庄·原创》、《与传统打一照面》、《当代主义》、《水墨主义》、《绝少数》、《中国表现》、《中国意志》、《中国以上》、《传统以上》等一系列展览。这样的主张在今天看来或是自然而然的必然,但在当时却是备受嘲笑,受的是四面楚歌的“待遇”。到得当下,无论策展人,还是艺术家、收藏家和爱好的艺术的大众,也不论懂或只是盲从,都往这方面靠。策展人中,栗宪庭先生从历史角度,也从自己的内心和深远真诚的学术角度,先知地以“念珠与笔触”提示了中国艺术导向的角度和可能。陈孝信先生是热爱文脉,推崇文脉,值得尊敬的一位,他是一个纯粹的策划人,从2007年始,从文脉角度策划系列展览。高名璐先生也在2009年策划了“意派”展。而吕澎先生,或者是只是从利益角度,在莫明其妙地恶制了一场子乌虚有的“改造历史”之后,也制造了另一场闹剧“溪山清远”, 虽只是见风使舵,也更加地恶劣,但也开始打中国绘画的牌了;批评家中,朱其是值得尊敬的,许多年来他一直以自己的睿智和锐利,鞭挞和提示艺术的根本,指出文艺正流;艺术家中,张晓刚、岳敏君、周春芽等等也摇身一变,开始画起梅花、园林来,这些艺术家与吕澎一样,虽只是见风使舵,终还是往“中国绘画”上靠了,从反面印证了中国绘画的势不可挡。是的,中国艺术的努力或者到了2013年的今天终于成了大家共同的认知和共同的努力方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