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艺术新闻
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普查清理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6-12-09  浏览:715 次

  2012年10月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0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这是建国六十余年来,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博物馆,在2010年12月底基本完成了建院历史上的第5次藏品清理,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积极参加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故宫博物院根据工作和藏品实际,进一步提高认识,延续和深化第5次藏品清理工作,计划利用3年时间,对部分藏品进行持续和深入普查清理,开展登记著录、影像采集等工作。

  一、工作定位、方式和目标

  1.工作定位。从院内来讲,此项普查清理工作是第5次藏品清理工作的延续和深化,在国家层面来讲,是故宫博物院积极参加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举措,是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组成部分。

  2.工作方式。采取边清理边采集边研究的工作模式。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要求,采集、补充藏品的基础数据(包括文物影像),建立基础数据采集和录入的相关工作机制。研究工作与普查清理工作同步进行,带着研究意识、课题意识留存相关资料和影像。同时,在院内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立完善工作方案,适当借助国内相关文博机构、高校力量参与。

  3.工作目标。以加深对藏品了解,解决账目不清,实现文物信息的清晰化为主要工作目标。三年后的阶段性验收成果,将会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规范要求,纳入到全国可移动文物中心数据库。

  二、组织保障

  (一)成立专门机构。成立普查清理领导小组,由单霁翔院长任组长,各位副院长为副组长,冯乃恩副院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文物管理处作为牵头部门,普查清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物管理处,书画部、器物部、宫廷部、图书馆、古建部、资料信息部、文保科技部具体落实,院办公室、宣传教育部、保卫处等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以统筹工作进度,解决普查清理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做好普查清理工作过程中的报批和新闻宣传工作。

  (二)强化业务培训。结合此次普查清理工作,在2014年10月开展全院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馆藏文物登录规范》(国家文物局2013年8月15日发布实施)、《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文物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认识,增强技能,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规范,切实保障文物安全。

  三、工作计划

  (一)甲骨

  此项目拟按国家社科项目基金,由器物部和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合作清理,包括冠号、影像采集和摹字、拓片工作。具体计划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制作方格托盘,对小块进行分离装袋、冠号;2014年10月开始影像采集工作,预计3年内完成;摹字和拓片工作也将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论证,在故宫博物院内专业人员的基础上,借助社会学术力量合作开展,缩短工作时间。

  (二)乾隆御稿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诗文作品,既有御笔稿(朱笔),也有大臣誊写稿(墨笔),具有重要的文化与考古价值,目前分别由书画部和图书馆管理。书画部所保管部分,时代自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四年。为尊重原状,基本按照原有的样式编号、包装保管,有208个文物号,222件∕套文物,计28132张,之前的整理存在时间错乱、年份混杂、手稿和誊稿交叉等问题。书画部拟用3年时间,完成冠号、定名、制作卡片及影像采集工作。图书馆所管部分,以乾隆三十五年至嘉庆三年为主,约155部,虽已初步完成建账工作,但未具体到张,也无影像,此次文物普查工作拟统一移交书画部整理并保管。

  (三)明清尺牍

  拟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故宫博物院所藏43000余件(通)明清尺牍的影像采集并关联到文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研究,解决部分尺牍的定名问题,具体计划为:2014年8月前完成影像采集;2014年8月至2015完成影像关联约20000件,定名约2000件;2015年至2016年完成影像关联约20000件,定名约2000件;2016年至2017年解决疑难问题约4000件,定名约2000件。

  (四)清代瓷片和窑址标本

  继续对清代瓷片进行清洗,并开展时代、品种的分类,拼合等整理工作,每年争取完成3000片左右。完成约2.6万件窑址标本的整理工作(包括清洗、冠号、分类、排列、上架),具体计划为:2014年整理福建省窑址标本约1.6万件;2015年整理广东、安徽等窑址标本5000件;2016年整理江西、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窑址标本约5000件。

 

Copyright 2014 © All right reserved. |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266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739号
网站建设互诺科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 邮箱:zdad88@163.com
新南方艺术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E5艺术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