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西塞山
我生长在这山水的摇篮,
挖棵天目细竹,
我有了挥拈健管,
捋缕湖羊之颖,
我有了濡豪之件,
展一纸江南土地铺一派水乡云天。
——徐惠林《题高庭山长卷<苍弁碧湖图>》
有这么一位画家,纵情于绿水青山之间,尽毕生之力追求最纯真之自然,他的作品兼具南北派画风特点:既恢弘雄壮、气势磅礴、苍润大方,又平淡天真、气象温润、苍茫素雅,意象深远而富含雅致诗意。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高庭山。
高庭山,字亭山、廷山、号山翁,1943年10月生,浙江湖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访谈网全媒体中心艺术顾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学术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文化界国家形象大使、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及客座教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获皇家艺术学院北极星勋章。
作为一位山水画家,高庭山老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他的“时代与自然”,推崇不慕名利的“正能量”,德艺双馨在高老师身上得到体现。
最新创作作品《绿水青山》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记者:在互联网和纸媒上多次看到您的《绿水青山》,请您谈一下这幅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思路。
高庭山:我是一个山水画家,经过长期对江南这块土地的感受,以及自己生活中的观察,对于这个主题,我是考虑的比较多的,也是创作的比较多。
2011年,我去南太湖边,看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席题写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经典刻在一块大石头上,我感到十分惊喜,习主席这话讲得太好了,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就想把这个主题创作好,经深思熟虑,就创作了首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绿水青山这类画作,我以前也画过不少,但都没有这样的深刻,因为对于习主席这个话的内涵我理解既要我们搞好经济建设,也要保护好环境。不能只注意金钱,经济上的效益,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大好河山。
关于这个主题,我是创作最早的,并一连画了好几幅,第一幅入编庆祝《人民政协报》创刊30周年,光辉岁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览及作品集。我就知道自己这个题材是选对了,接下来就是琢磨怎么去创作得更好。人民日报海外版面向海内外艺术家征稿,又一幅绿水青山进入了150名的精英团队,得到了广泛宣传。2015年人民大会堂又展示收藏我另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面作品入编庆祝《人民政协报》创刊30周年
描绘自然,融入自然
记者:请谈一下您的作品创作理念?
高庭山:重传承,求创新。中国美院原院长著名画家肖锋教授评述高庭山:满怀激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写遍湖山万里情,在传统中有我,师法自然中显现个性,注重笔墨骨法,苍茫迷蒙,质朴古拙,厚重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苍茫、古朴、自然,描绘新时代山水”才是我穷尽毕生之力去追求的,山水画如果真的能够画到自然,让人感觉到置身山中。我追求苍茫,追求浑厚,追求华溢,追求自然。我的山水画做的是加法,用的是积墨法。
我们是新时代的画家,应该要写我们今天,画我们今天,创作有意义的东西。根据习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坚持德艺双馨,还要写我们工农人民群众当中的好的优秀的东西,歌颂祖国,书画祖国的大好山河,所以我就找准了“绿水青山”这个题材。
记者:高老师您的山水画学的是哪位老师的?
高庭山:打幼年起,我就喜欢画画,但那时候没法上艺术学校,靠的就是自学,也就会去选择一些名家的画作来临摹,我当时选择的是黄宾虹大师。在黄大师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色彩、构图和用色,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拘于古法,应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我之所以选择画山水也是缘自他要求的一次写生……
记者:您是怎样与艺术结缘的?
高庭山:在幼年时,农村条件很艰苦,我却迷上了画画,当时就找一些西红柿、黄瓜、瓶瓶罐罐摆在那里画,根本没有画册什么的,小学历史课本的封底有一副屈原的画,我就反复的在那里描画,自己满意了就把它贴在墙上。
有一次,解放军到我家里借宿,看到我贴在墙上的画,就跟我父亲讲:“老乡啊,你这个儿子有一点天赋的,要把他送到学校去培养培养才对。”或许这句话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也激励了当时的我。
我有机会进了师范,接触到了我的国画老师,我的国画生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了。我之所以选择画山水也是缘自老师要求的一次写生,我当时画了我们湖州的一个新景点,这幅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并且获奖。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山水画,感觉自己能画好这些风景画。老师是参加过抗日的,人比较耿直,这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就是要歌颂老百姓,歌颂人民群众……
记者:您对我们正能量的艺术家是怎么看的?
高庭山:既然说是正能量,也就是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对人民群众热爱,就是要歌颂老百姓,歌颂人民群众,歌颂我们的党,歌颂我们的国家。
对于我个人来说,帮助他人是艺术的一个根本,汶川地震时,中国美术家协会呼吁艺术家捐出自己的作品,我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作品送了过去,当时还收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荣誉证书。此外,我还为贫困地区、烈士纪念馆,为社区、学校、企业……都捐出自己的作品,献出自己的爱心。
采访结束,高庭山老师在谈起他对家乡山水的眷念,对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以及艺术家的本性似意犹未尽,他有着太多的心意,想要抒发在这片湖光山色之间……
一丝不苟的坚持走出自己的创作文风
无论名利与否,高庭山先生始终不骄不躁立足于传统文艺创造,题材源于社会生活的山水画作实见艺术功底实为当代精品。德艺双馨的评价用于高庭山先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他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同时具备无我与忘我的旷达艺术品性,一丝不苟的坚持走出自己的创作文风,“遍临百家,汲取精华”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岿然屹立于当代艺术之林。
单看先生的代表作《美丽湖州》,全幅作品从近观之处延伸到远景,近处大胆用墨山石与树给予人们亲近感,远处云雾缭绕山影明艳彰显泰山之雄伟。高庭山老师心中情系家乡,浓浓的热爱家乡情韵也是体现淋漓尽致。品读高庭山的山水作品,既有墨色的丰富与深厚,更有用笔的潇洒与灵动,笔笔清疏,景随心动,富有节奏与旋律感。作品传统功力深厚,又见现代构成,师古而不泥古,既有山水情怀,又有文化气度,高庭山非常注重写生,作品里面有大量的写生创作。他的写生作品超越了意象写生山水的“写生”之义,更接近古典山水的写生观。
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邵大箴这样评价高庭山的山水画:“(高庭山的山水画系列)大多都是其心相写照,无论是崇山峻岭的宏篇巨构,还是家乡山水圣景,无不是他精神家园的理想所在,富有生机和感召力。在品读他的《湖山云烟》时,每每能产生一种使人向往、想走入其中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北宋大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所说的可游可居之境吧。能从画面看出一个人的心境,就是好画。在高庭山的画中,可以看到一种特别的大气,这来源于他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对内心情感独特的把控。”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拼搏,高庭山在艺术道路探索中已经硕果累累,他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引人关注的优秀作品。随着他的作品的广泛流播,相信高庭山这个真情笔墨的画家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