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学会动态
【展览】西行日记——周耀威写生展开幕
发布时间:2016-12-23  来源:  浏览:1883 次


        2016年12月2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主办的《西行日记——周耀威写生展》开幕式在广州市红专厂E5艺术馆举行。




      展览到场的嘉宾有: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余庆,党委副书记郭维棉,老院长林钰源教授,原院长石磊教授,副院长罗广教授、刘子川教授,谢少威教授,巩冰副教授,盛恩养副教授,华年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刘源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吴建平教授,视觉传达系主任吴振全副教授;广东省中国画协会副会长、广州画院专职画家罗寒蕾;广东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执行主任方旭东;《新南方艺术》主编方旭昌等。画展开幕式过后,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广州画院院长方土陪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宁一行考察广州画院并参观了画展。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余庆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钰源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广教授



▲本次展览作者周耀威




本次展览展出了周耀威从2009年到2016年以来的水墨人物写生和速写作品数十张,作品主要涉及了“贵州、甘孜、陕北、山西”的平民百姓,是周耀威这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结。

在今天,中国绘画的主流是水墨写意画,而水墨写意画的主流是水墨人物画。到目前为止,水墨人物画经过了几代人的学理探索和创作积累,并在短短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思考中产生了质的飞跃,也逐步形成了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新传统。







基于这样的语境,周耀威更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美”上升为一种信仰!正因为现实的信仰赋予了人积极乐观看待宇宙万物和人世规律的心态,人类才能拥有忘我的超越情怀和博大的仁爱之心,才能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未来,才能在困境中发现“美”的存在。

或者说,人因信仰而向“善”,因向“善”才“美”。此时,“美”的信仰就成了一个人主体意识的最高境界。当我们把“美”作为个体存在价值的首选和人生意义的基础时,就会“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直至“舍生取义”,进入“无怨无悔”、“甘之若饴”的美好境界,当人人“明其道不计其功”、“朝闻道夕死可矣”时,“大同之域”就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因此,所谓的“西行日记”,事实上就是周耀威自己的一场自我修行的记录。如果说,一个时代里杰出人物总是灿若群星,那么,那些先后有继承关系的,还有那些既有继承关系又有超越“巨人们”,归根结底都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肩膀”出来的。无论是中国的“诸子百家”年代、“西南联大”年代,都莫不如此。

一个民族仰望了天空,绝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能是今天沿街叫喊着卖着“油条豆浆”明天就联想到星空的“银河宇宙”的急转弯,而是一种历史悠久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习惯。如果一个民族从来都没有被这种“美”打动过,没有切实体会到这种信仰的智慧、精妙与渊博,又怎么可能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该展览将展至2007年1月3日,欢迎各位艺术爱好者亲临指导!

(文/杨晓航






Copyright 2014 © All right reserved. |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266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2739号
网站建设互诺科技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四横路 邮箱:zdad88@163.com
新南方艺术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中国画学会微信平台,欢迎加入!
E5艺术馆,欢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