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9 年《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完成面世之后,《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中华史诗的姊妹篇,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又一次大规模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经过多轮的评审遴选,最终确定入选作品146 件,其中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各占一定比例。
此次美术创作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在工程组委会和专家们的指导,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的主题切入点,不断强化对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他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造型艺术语言,创作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中华史诗作品,并且在史实凝缩表现、历史情景再现、艺术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历史以来最好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高度,也填补了中华历史文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与缺憾。
广东作者:许钦松《长江揽胜》(中国画481cm×680.5cm)和林蓝《诗经 长歌清唱》,(中国画507cm×390.3cm)的作品入选本次大赛。
许钦松《长江揽胜》
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创作的中国画作品《长江揽胜》入选《中华文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文联、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实施。目前,该作品已基本完工,计划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在国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该作品为6.7 米*4.7 米、约31 平方米的大画,是近代岭南画派画家较大的作品之一。该工程预计形成作品约150 幅/ 件,计划从2011 年底开始,用5 年时间完成。为了创作好这幅作品,五年来,许钦松数次到长江三峡实地走访、写生,并且翻阅了大量长江的老照片和画册。“要想创作出佳品,一定要用双脚走,用眼睛看,你坐在书房里看图片是画不出那种时代精神和大国气象的。”许钦松说。
大国气象,是许钦松反复提及的一个词。他要创作的长江,是“文明史里的长江”,能充分体现出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国家气度。许钦松说,很多大师画过长江,比如张大千先生和陆俨少先生,“但他们都是从个人审美方面来创作。这幅《长江揽胜》既然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那就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呈现,要体现出正能量的大国气象”。许钦松说,“我想要画的,并不是近现代经过改造后的长江,也不是原始的长江,而是‘文明史中的长江’,是‘时间上永恒’与‘空间上无限’的长江,有著民族精神与气质,是国人心目中的长江。”
林蓝《诗经——长歌清唱》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如何把民族最古老诗篇的优美飘逸,呈现在一幅国画创作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画家林蓝历时4 年创作完成了《诗经——长歌清唱》,成功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经中宣部批准,由财政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联合举办,中国美协承办。计划历时5 年,用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形式来呈现煌煌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集中创作一批具有艺术性、文献性、民族史诗品格的精品佳作。林蓝的《诗经——长歌清唱》是唯一一幅入选的关于《诗经》的作品。
4 年来,林蓝向先秦文学、考古学及古代器物、服饰研究等专家求教,5 轮成稿,每稿均绘制十数篇草稿,在数十幅画稿的基础上终完成创作。她运用国画线描、壁画构图、花鸟色墨等艺术效果,在4.2×5.3 米的画幅中将“风”“雅”“颂”中的名篇,连贯成一幅质朴隽永的民族史诗画卷。